关灯
护眼

番外二

    陈家山升任副总监以后,主管以编辑类为主的两个新闻栏目《正午焦点》和《晚间》。原来主管《正午焦点》的副总监那海调整为主管王牌栏目《北江零距离》。这么安排,不是吕东的本意。论观念和能力,显然陈家山更有优势,让他操刀主管《北江零距离》,定会有不一样的改观。但是论资格和辈分,那海更胜一筹。何况作为第一副总监,分管王牌栏目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
    这么用人,中规中矩,还是论资排辈那老一套,体现不出吕东这位“最牛总监”的过人之处。实际上吕东有她的考虑。首先,作为频道的一把手,团队的稳定和谐是重中之重。其次,她还要避嫌。因为很多人知道她跟家山关系好。再一个,陈家山的身体还不能承受过于繁重的工作,他需要时间恢复,如此安排,也是对他的保护。还有,家山管理经验不足,需要时间历练,上来就委以重任,恐怕会欲速则不达。那海虽然年龄大,正式工身上的毛病他都有,但正式工身上的优点他也一样不少。吕东认为,只要给那海足够的尊重,他在工作上就会全力以赴。

    原来频道的经营创收工作由主管《北江零距离》的副总监孟成主管。孟成出事之后,按照惯例,这项工作也该交给那海。这个决定吕东考虑了很长时间。当她把那海叫到办公室,希望他把频道的经营创收也担起来时,那海先是脸一红,扭了扭身子,嘴里故作惊讶地“啊”了一声。吕东立刻明白,这是想干,这套动作分明是激动得意后的肢体反应。她知道那海虽然学历不高,但却有酸文人的特质,下面肯定还要玩古代“三辞三让”那一套。果不其然,那海嗫喏着说,我没弄过啊,没经验,怕弄不好,还是找个更能干的吧。吕东只好配合着打太极。像什么你资格最老,经验最多,办事稳重,让人放心等等老掉牙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通。

    说完,吕东也一阵脸红,她惊诧于自己什么时候也学会了口是心非这一套。实际上她心里想的是,如果那海坚辞不受,她就不再勉强。因为经营创收关系节目生产安全和员工利益,容不得出半点差错。那海虽然老成持重,但缺乏闯劲儿,做事循规蹈矩,开创精神不足,更重要的是没有创收经验,不善交际,懒于应酬。经营创收交给他,她这个总监必不能省心。那让谁管能省心呢?陈家山和刚刚提拔的主管《北江新闻》的副总监宋春风都是做新闻业务出身,都不是八面玲珑的角色。陈家山就不说了,《北江新闻》作为时政节目,每天的报道都要接受上级的各种精神和指示,这个栏目的播出安全就是全台的安全,宋春风作为主管副总监不能分心,也无暇顾及其他工作。唉,如果不让那海接手,那就只能是她这个频道一把手暂管经营创收。那她的工作压力之大便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吕东正思虑着,没想到那海只推让了一次,就开始询问创收的具体要求了。这倒让吕东颇感意外。她心情立刻变得大好,兴致勃勃地开始跟那海交待情况。今年台里给频道的任务是三千万。她码了一下现有的盘子,今年还能继续签约的客户加上已经列入计划的活动,加起来有二千万。也就是说,今年还得开拓一千万的增量。那海听了像个孩子似的往前一伸脖子,嘬了一下牙花子,一脸的不可思议,嘴里小声惊呼:一千万!看着那副总天真无邪的样子,此时的吕东心里已经决定,必须让那海分担这部分工作。就一年,完成的好明年就交给他接着干。完成不好,明年坚决换人。

    她安慰那海,压力是有,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吓人。你刚接手,第一年没经验,她肯定会多花心思一块帮着推进。《北江新闻》有政务部门的资源,《北江零距离》还有辉煌时期残留的一点企业资源,频道有房地产专栏、医疗健康专栏、金融专栏,这些都是创收栏目,下面可以在教育领域、家装领域、通讯领域开拓。按照台里的精神,全员创收,每个人都责无旁贷。压力会层层往下传导。发动跑线记者、有人脉的老同志、有营销能力的年轻人都行动起来,年底完成一千万的增量应该问题不大。那海听完像是茅塞顿开,不停地点着头。

    吕东没有看错人。拿到营收大权的那海果然老成持重。他上来先是按兵不动,稳稳当当地熟悉经营创收的思路熟悉了一个月,然后走到吕东面前提出了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。吕东兴奋地鼓励他,可以实操了,成熟的方案马上落实推进。他嘴上“哼、哈”着,转身却没了动静。缺乏冲劲和魄力的一面不幸被言中。

    自从那海分管《北江零距离》后,他就似管非管,该说的也说,没人听就拉倒。他知道这不是自己带出来的团队,没有感情,也没人会真听他的。但你不让他管吧,他肯定会闹情绪搞事情。第一副总监不管王牌栏目谁管?占着茅坑不拉屎那也得占着。这就是那海作为正式工心里割舍不掉的那份“一等公民”的优越感。让他接管经营创收,他脑子里的指导思想还是老一套。现在频道里四位总监,就他一个是正式工,年龄又最大,其他人就得“供养”着他。该给他的权力就得给。他该表现出热情的时候就会有热情,但冲锋陷阵、首当其冲,已经不是他这个近50岁的老头子该干的事。尽管有时候他的表情还幼稚得像个孩子。经过频道变故的那海,现在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,就是如何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
    吕东观察着那海的反应,心里那团火早已烧了起来。两个月过去了,策划好的项目没有一个落地成行。但她又不好发作,那副总看着整天也是忙忙碌碌的样子。不能再等了,她必须亲自上阵指挥调度。给那海上点眼药,看看他会有什么反应。

    雷厉风行的吕东紧急召开调度会。梳理创收项目,然后每个项目指定负责人,要求挂图作战,倒排工期。拿下来,论功行赏;拿不下来,军法处置。那副总坐在旁边,一脸的平静,吕东说完,他马上慷慨激昂地附和:希望大家按照吕总的指示和要求,马上行动,尽快见效,有进展的第一时间向我汇报。

    一把手直接调度,执行力马上显现出来。接下来的几个月内,《北江零距离》跑下了民政部门养老产业一年的宣传活动;《北江新闻》拿下了工信部门头部企业一年的宣传活动、四个县区特色产业发展全年的宣传活动……此外,餐饮协会的美食节目在谈,文旅部门的音乐节宣传在谈,体育行业的直播赛事节目在谈……吕东还通过自己的人脉,拉来了某通讯商一年50万的宣传经费……第三季度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新闻频道已完成全年创收任务的五分之四。

    主管经营创收的那副总突然觉得自己功成名就了。他认为挣回来的每一分钱,都跟他有关系。不管别人私下怎么说他坐享其成,他觉得自己实至名归。因为每一场大会小会他都参加,每一次指挥调度他都在场,每一回酒局应酬他都喝得晕晕乎乎。别说完成三千万的任务,就是挣了一个亿,那也有他那海一多半的功劳。

    那副总变了。原来脸上的那种真诚、淡定彻底消失了,换成了浓厚的商务、狡黠气息。女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,男人的牛气哄哄也都是钱给的。钱可以改变99.9%的人的嘴脸。那副总的官威也大了。在频道里,除了吕东,他见谁都不笑。然后动不动就吆五喝六、颐指气使。一百多人的饭碗,就靠主管营收的副总监维系着,这么大的荣耀,谁按捺得住!?但那海变得还不止这些。

    一个深秋的午后,那海手里捻着一串佛珠,踱进吕东的办公室,脸上挂着十分的为难。吕东急忙微笑着让座,见他心事重重,便直截了当地问出了什么情况。那海说,倒也没什么大事,他们家老爷子身体不舒服,下午他要陪着去趟医院,但是有家医美医院说要见面签合同,他分不开身了。这家医院是新开的,想拿出一百万做个全年的宣传,今天下午约好见面谈谈,谈好了,当时就能签。真是不巧啊!

    听到“医美”两个字,吕东立刻警觉,“电视媒体禁止做医美的广告了吧?!”

    “是禁止了,但是可以走个擦边球。做口播或游动字幕,平时如果有一些维权案例,可以找他们的专家采访,做个软性宣传。我觉得这样操作不是不可以吧?现在创收这么难,有人愿意出一百万,我们不能拒之门外啊!”那海一脸大公无私、凛然正气。

    “嗯,可以去谈谈,听听他们的想法。”吕东口气缓和下来。

    “他们说要跟说了算的人谈,但是我下午又脱不开身,你看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