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9章 重病

    这时节,一同病倒的还有武安侯。

    在芊夫人和虞槐岁病倒的前三天,好好的一个壮年男子竟口喷鲜血倒下,至今未曾睁开过眼,往常红润有光泽的脸此刻苍白没有血色,好似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一般。

    满城的大夫看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。

    杨老太君,也就是武安侯的母亲急得团团转,她原本育有三个孩子,大女儿嫁给先帝当了惠妃,生下长平公主便病故了;二女儿任性叛逆,因不满他们安排的婚事竟与胡人私奔,至此杳无音讯;三子赵时延自小乖巧懂事,顺利地继承了老侯爷的爵位后还去边疆历练了一番,若非后来胡人狡诈给他投毒,致使他从此之后体虚多病,他恐怕现在都还在边疆叱咤风云。

    她如今算是只有武安侯这一个孩子了,三子忽起怪症,她唯恐老天又要将她这唯一的一个孩子也要夺去了。武安侯府忠心耿耿,圣眷素厚,杨老太君慈母心切,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厚着脸皮请求面见皇帝。

    杨老太君出身望族,是个面相和气势十分威严的妇人,或许是此刻正为儿子担忧,她神情肃冷,皇帝甚至觉得她的模样凝重得有些苦大仇深。大监将她领进御书房后便自觉地出去了,顺带地还关了门,皇帝起身恭敬地走过来迎她:“杨老太君,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?”

    皇帝其实早已听说过杨老太君大张旗鼓的为武安侯遍寻名医,没想到这才没几天,她竟然到皇宫寻他来了,莫非武安侯的病情已经到了药石无用的地步?

    杨老太君见御书房内只有她和皇帝两人,她疲惫地卸下身上无形的铠甲,微垂的眉眼旁的沟壑忽然清晰起来,她弯下背脊向皇帝行了个大礼:“请皇上救救武安侯!”

    皇帝连忙上前将她扶起,可她以头抢地说什么也不肯起来,他叹息一声,佯作不知地皱眉疑惑:“老太君何必如此!武安侯府世代劳苦功高,是祁朝中流砥柱,他若有什么事,朕怎能坐视不管?但眼下朕什么都不知道,您就跪在地上什么也不说,只让朕救救武安侯。朕也想救,朕也着急,但您总得告诉朕,该如何救朕的爱卿吧!”

    皇帝神情诚恳,语气焦急又不失担忧,好似真的非常为武安侯心急一般,杨老太君这才缓缓撑起身子,悲鸣似的仰头道:“赵家何其有幸能侍奉皇上!有劳皇上为吾儿担心,皇上您不需要做些什么,只要派几个医术高明的太医随老身回府上看看吾儿即可。”

    “朕还以为有多难办,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。”皇帝闻言放松了下来,“老太君莫要慌张,武安侯吉人自有天相,您放心,有太医在,还有您这位慈母在,他很快就能康复的。”

    杨老太君苦笑一声,带着他的旨意去太医所带了五个各有所长的太医回去。但这事儿还真是奇了怪了,这五位太医竟没一个看出武安侯究竟所患何病。

    “我观武安侯脉象,明明健壮有力,是个比寻常人都要健康的脉象,可不知为何他还是每到清晨就会口鼻出血。”

    “何人能顶得住这连日的气血外泄?以武安侯身子的情况,再扛半月都难。依我之见,还是需先开个养身补血的方子。”

    “不可,如今到底是什么病症在作祟都未查明,贸然开药岂不是拿武安侯性命做赌注?若是药性与武安侯体内之气相逆,引出更多状况,你担待得起吗?”

    “那么你有什么好法子不妨说来让大家听听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杨老太君在屋子里听着他们小声商讨,或说是争吵着武安侯的病情,心中只有越来越绝望——连御医都不知道怎么治这个病,武安侯难道真的已经回天无力,只能等死吗?

    她虽悲愤欲绝,可也知道现在不是沉溺悲痛的时候,她揉搓了一下眼睛,拍了一下供茶的桌子,瓷器相撞发出脆响,在僵持的空气中显得尤为刺耳。

    “好了,都不要吵了!有劳各位先生了,吾儿还需要清净修养,请诸位先回去商议吧。”

    未商讨出结果,五位太医羞愧地捂面离去。

    不过走在末位的太医路过杨老太君的时候突然停住了脚步,他抬头望了一眼,四位太医头也不回地脚尖碰着脚后跟的离去了,他小声到杨老太君耳边道:“若是实在束手无策,老太君不妨到城郊灵光寺寻高僧看看。就当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了。”

    他说完猛地远离杨老太君,自顾自地为方才的唐突和大胆进言抱歉地揖礼,随后紧跟上御医们的脚步走了。

    杨老太君回头望着武安侯的病容,眼角渗出泪来:“我儿,你怎忍心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呀!”

    站在角落里的幼童歪歪扭扭地走到祖母身边,懵懵懂懂地道:“祖母不哭,父亲在午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