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三十六章 发展之五

    虽然并不是很喜欢陈哲雨的玩笑,不过江路还是礼貌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。

    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面,他派出去到各个出版社、图书馆以及大型书店咨询《圣经》版本和来源问题的那些警员,并没有带回什么可靠的消息。可以确定的是,在皇甫军弑父的现场散布的那些《圣经》并非国内教会印刷的刊物,要比对这一点倒并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因为现场遗留的书页大多被死者的血液污染,同时没有找到那些《圣经》的封面和版权页的关系,所以想要确定其来源就变得相当困难。

    “事实上,我想请陈女士鉴定一下这是出自什么版本的《圣经》,或者说这是什么地方印刷出版的《圣经》。”江路和陈哲雨在模仿侦探场景的玩笑之后,并没有再做什么多余的寒暄,这位警官拿出一些装在透明证物袋中的《圣经》书页递给了陈哲雨,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自己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哦,这个倒没有什么问题。是我的本行呢。”保持微笑的书店店主接过了这些证物袋,隔着袋子辨别书页上的字迹,“请问我可以直接触摸吗?你知道,有的时候印刷书本的纸张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参考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,这些你都是可以仔细鉴定的。”

    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,陈哲雨把一张书页从证物袋中抽了出来,手指轻轻抚摸在纸张,感受纸张带给自己手指的触感,接着她又稍微低头闻了闻字迹比较集中的部分,这一部分的油墨味相对来说会更重一些,也比较容易辨别。

    “这是比较廉价的再生纸张,触感粗糙,不过倒是没有什么杂质,颜色也还不错。油墨也是便宜货,气味较重,同时……”陈哲雨轻轻舔了一下手指,然后用被唾液润湿地指尖摩擦字迹,而被摩擦的文字边缘渐渐就模糊了起来,“你看,很草率的感觉,一般的书籍印刷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。老实说,现在的书籍印刷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。感觉这倒像是一些私人印刷的作坊制作出来的东西呢。”

    “私人作坊吗?”

    “我听说有些教会会自行出资印刷《圣经》,当然并非是为了传教,而是作为纪念品之类的东西。你看,这种纸张不只是粗糙而已,而且在厚度上也比较厚,但事实上因为《圣经》本身也算是大部头的东西,再加上教会会鼓励信徒经常携带《圣经》,所以大多数的《圣经》都会使用比较薄的纸来印刷。依照这个纸张的厚度推断,再考虑到印刷的字体也偏大的情况,如果这是包括了《旧约》和《新约》的全本基督教《圣经》,那么这个版本的《圣经》厚度应该是常见版本厚度的两倍以上。”陈哲雨一边说着,一边顺手从身边那堆早就准备好的《圣经》里面抽出了一本,“普通的《圣经》大概有两到三厘米的厚度。而这个版本的《圣经》估计应该有五厘米甚至以上的厚度,要是把一些外典和伪典再加上注释以及地图也全部包裹进去,这本书的厚度搞不好会逼近十厘米呢。”

    现场发现的书页如果叠在一起,厚度应该有将近四十厘米。

    听到陈哲雨的推测,江路的头脑开始思考起来,虽然此时他是在向面前这个书店店主咨询关于现场证据的情况,不过更具体的事情江路却并没有透露给陈哲雨知晓的意图。对于眼前这个女人在书籍方面的知识,江路判断还是可以信赖的,所以现在陈哲雨说出现场的《圣经》如果是完好的状态,那么每一本的厚度很有可能超过五厘米的推断,江路认为能够接受。

    如果用这样的数据进行换算,很容易就可以知道,在案发现场散落的《圣经》应该是七本或者八本的样子。这显然不是普通教徒会拥有的《圣经》数量,正常人有个一本或者两本,至多三本,那就已经完全足够了。

    “不过,就算是纪念品,这样完全不方便携带和的书籍也是不合格的。我个人的推测,考虑到每一页纸张的尺寸,也许最初印刷的时候就不是印刷的整本《圣经》,而是将完成的一本《圣经》分成不同的部分来印刷。比如专门的一本《福音书》,或者是单独印刷的《旧约》好像这样的情况。”陈哲雨这样说的时候,将书页的一边凑到了自己的鼻子下面,先是仔细的嗅了嗅,然后又用手反复的抚摸书页边缘,“这些书页被发现的时候就是这样被拆散的吗?书页没有装订过的痕迹,没有书钉,也没有使用黏胶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你觉得这些书页原本就是这样散开的吗?”听到陈哲雨的问题,江路反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