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9章 解将此地唤阳山 2

    而其实,沉寂并不是孩子的性格。她性格里那沸腾的活跃和天然的开朗,曾经那么显著和出众。

    人说孩子们的天性是快乐的。其实连人本身都是求乐的,而况一个孩子?

    但是,有什么开始沉淀下来,仿佛是河流的底层,那些曾经在阳光下闪烁的金沙。不知道这些沙粒之中,有多少日光的温暖,也不知道这温暖,可不可以抗拒那千年万年沉寂在水底的清寒。

    可能,其实每个人都有两面。

    可是孩子是过早的面对了。怨不得人。她安慰自己的父母,说,我的学校挺好的,真的。

    一个人的懂事和快乐,就这么在十六岁的时候,第一次,出现了离分。她悄悄地将自己的过去埋在心底,在寂无人时拿出来把玩。回忆开始以百媚千红的姿态,出现在她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梦里。

    太早了啊,如果这算是“怀旧”的话。

    不过班里也并不全部是贪玩的人,很多孩子还是用功的。但是在漫卷的风里很难有不为所动的树木,尤其是小树。

    孩子终于感受到那种巨大的落差了。如果一个人曾经对自己充满饱满的希望,而今突然觉得前途渺茫……

    幸好她还喜欢书。

    一个人可以将心绪捻成丝,融入文字的时候,是在串掇心事,也同时是在创造——关于自己的——历史。

    孩子躲在书里。她试图走进去,贴近那些人物,看清楚自己哪一点像他们,他们哪一点,像自己。这样就有了伙伴一样,年龄长幼身份高下,她发现其实别人的故事都有线索,但是她的,却突然一扭一挣,就断了。然后就弯上了现在的路。

    这不是她选择的路。她不得不在上面走,但是她发现自己远比之前执拗了:之前她好像从未有过这样的心情,譬如,偏偏不想干什么——偏偏不想听老师讲试卷,而宁肯在抽斗里放上一本小说,尽管时而要故作无事,抬头扫一眼黑板。不想记笔记,而偏偏要在笔记本摊开的纸页上,画出老师们的速写。课堂,有一段时间,折磨她!

    有一首歌里是这样唱的:我不属于这里,不属于天堂。

    但是她想说的其实是,我不属于这里——我本该属于天堂!

    孩子并不捣乱。但是她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活法里面。她也说不清楚这算什么,算是一种模模糊糊的反抗吗?我没有要求过的一切,为什么会就这么落到我头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