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二十章 工地开工

    第二十章工地开工

    初十午后,李正大车回到申州新宅,立即请来黄柏福祥商号的掌柜等人,又派人召回李瑜张新,三年级学生也被召来旁听。

    李正在扩大会上讲话: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马上就开春了,先把开春工作布置一下。首先,前几天在乡下考察一下,发现乡下村庄里土地庄稼缺肥严重,官府有必要帮助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那怎么帮?难不成我们都去乡下拉大粪?”有人打趣。

    “帮助村民推广一种积肥增效的办法,年前府君已经送到京城。咱们却忙得忘记了,也没有人提醒一下,看来还得向皇上要一个管家来。哈哈!开个玩笑!庄稼一枝花,全靠肥当家,这种新式方法,先在全申州推广,会后可以看一下说明。现在我们说工地的事。”李正没有责备那个饶舌的小吏,他也自觉地缄口不言。

    “正月十八开学在即,先说准备工作:一是招聘人手,分为几项,修整临时教室和宿舍饭堂厕所等的工人大约需要三十人;做饭的厨娘;教学区是单独区域,为保证学生安全,要拉设围墙,还要成立护校保安队;这批人中厨娘保安员要招收知根知底的本地人,必须是本地乡绅或州县府官吏或当地里正胥吏推荐担保。修整教舍的工人在开学后可以转到其它岗位。第二件事是天气转暖,已经没有结冰了,工地可以开工了。包括教学大楼动工,围墙和沿河小区的教师宿舍动工,还有山里的工地和作坊,都要扩大生产规模,还是要招收人手。另外,经和申州明府李大人协商,南湖书院东边那片山地被书院买下了,也需要整理,修建一下房舍。具体需求由李瑜张新安排。

    “另外还有件重要的事,经测量计算,我决定在书院两岸之间修建一座新式桥梁。”说着,拉开墙上幕布,一幅简易示意图露出来。“这里是书院大门,这里是大桥,桥两岸和书院院墙之间各有一条大道,方便百姓过河。这座桥修建完毕,可以培养一批专业修桥队伍,为以后修桥积累经验。所需石料、木料、水泥、钢筋河砂都已储备完毕,工期预计四十天到六十天,争取在预计之前完工。建桥人员明日一并招聘,几项总计大约需五千人。三年级二年级学生除明日另有任务的一律到招工登记现场帮忙。”李正转头问:“几位还有什么补充?”

    黄柏道:“修桥筑路,利国利民,趁农闲雨季之前建一座大桥,这么短时间,真能完成么?”

    “放心吧!我亲自在工地指挥,肯定能行!”

    “招收这么多人,粮食蔬菜能不能跟上啊?”龚益问。

    福祥号掌柜立即站起来回答:“我们福祥商号连同申州几十家商号已从江南调入大批粮食,从各地调入大量活羊肥猪,完全能够支持两个月的用度。我们再加大调粮力度,完全可以支撑到麦收。”

    李正宣布:“下午开始全州通告,明天正式招聘工人!”

    申州官吏那是齐动员啊!能不热情么?往年秋后年前都是拿双腿撵着农户要租赋税,每天忙得腿都断了。自从小郎君来了,一句话,出工抵债,全州百姓那是一个乐啊!能干活就免除交粮交钱,还管饭!欠债抵除后还能拿到余钱。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没处找啊!于是,欠债的自然要去工地,没欠钱的央求着里正胥吏也要去工地。一时间,这些小吏成了灸手可热的关键。

    老百姓得到实惠,小吏们忙前忙后组织人手,维持秩序也收入丰厚,年前结算,领到平均工资水平偏上,每人平均大约五贯钱。这可是不包括官府工资的额外收入啊!郡王爷说了,要是技术匠工多一些,整体工资高了,你们还能多拿一些。

    年前的农户余债已经充抵完了,今年一定要注意多招收匠人,也好给自己增加些收入。还有就是找些可靠的亲戚,能长期给郡王爷书院工作,那也是一个好差事不是!

    正月十一,南湖书院大门处挂起“南湖书院二期工程招聘大会”红色绸幅,无数彩旗迎风招展。

    这次主要招盖房子的和架桥的,所以用工很挑剔,只招工匠和壮劳力,但还是招了三千多人进工地。还有更多人要来,只好把他们弄到山沟砍树、烧石灰、筛水泥。迫不及待的工人早就在打听何时开工,通告锣声一响,终于松了口气,争先恐后的呼朋唤友往工地赶。但招聘现场挑挑拣拣,大多数人被分配到山里干活,把临近几个山沟搞得乌烟瘴气,人人都灰土满面如同魔鬼。就这样,还有人进来不了呢!一天十五文哪!脏点怕什么!

    看乡民们为了避免灰尘,用纱布巾围住口鼻,不由想起年前制作的口罩,数量不多,叫人拿出了一些,不料竟引起热捧。李正干脆建一个作坊,招了百十名女工,用纱布手工缝制。这事被来申州的李管事揽下来,租了个院子,专门制作这种一文钱一个的八层麻纱布口罩。其实,对于一天二十文来说,那个价钱不算什么。何况,勤俭节约的乡民洗洗涮涮还能反复使用。

    用起口罩,自然还有手套,大大的外罩等劳动保护用品,不过,制作出来一些后,反应平常。问起原因,一是干活的人就是要用手,带手套不方便,再就是费钱,两文钱很心疼人的,肉烂了可以再长,钱是不容易挣的;至于大褂子,那东西绊手绊脚不利索,耽误王爷的事儿!

    有心栽花花不开、无心插柳柳成荫。年前出现的简陋的三指手套在工地没有推广,却在遥远的北方得到全面普及,还有所升级。李正搞的是大拇指和食指分开,其它三指在一起的麻布手套,结果流传到北方,被变异成五指手套,硝制好的柔软兽皮缝制,还有光滑的绫绸作为衬里,自然身价高贵。随后出现的简装版被军方采用,成为士兵的喜爱。这是李正没有想到的!

    当然,李正把想法一说,月儿立即找来材料,连夜给小郎君制成一副绢丝手套,在经过李正指导改进,一天后,一副鹿皮手套就戴在手上了。轻薄柔软,内衬绸缎,脱戴方便,保暖时尚。手背上还绣着一只虎头。李正看来,在后世没有三千两千块,在京东是拿不下来啊!手工刺绣真鹿皮哎!

    李正早就把一摞图纸交给黄柏,要求按图施工。同时还有李俭、张新带着几种简单工程机械图纸也要住在工地,要他们与匠人合作把机械制作安装好,教会民工使用。桔槔是杠杆的变异工具,新型杠杆式塔吊和吊葫芦滑轮组结合是工人们前所未见的。初次试用,省时省工,反应热烈,李瑜拍板,命铁匠木匠合作加班组装十几座。

    按照步骤,先用三天时间在河床右侧开挖引流渠道,并把左边的河床地步桥墩地基清理出来,同时没有浸水的引桥桥头堡开建。但民工们过完年,力气过剩,利用人海战术,一天就清理完毕。第二天就开始用混凝土砌筑巨大模框,接着铺设桥墩底脚钢筋,就是中间扎起十几米高的三层钢筋网笼逐步还用直横钢筋作为拉筋,再就是浇筑混凝土料,为了节约混凝土,中间加填洗净后的石块。方木搭建的坚固栈桥上,小车不够就肩挑人抬,川流不息的人流把搅拌好的预混料倒进深深的模框里,没有震动棒,就有人用钢钎使劲捣使劲戳,减少气泡,不顾头顶倾泻而下的混凝土浆。没有时间困顿,直接就是一次成型。好在河水少,左边桥基出现雏形,右边桥墩地基立即开挖,当几天后,李正到工地视察时,六个桥墩几乎一致崛起。

    按照一张张分解图施工,李瑜李俭还是被各个小组领队请示得头昏脑涨,二人知道这是自己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,累并快乐着很是投入的工作着。按照规定,一个桥墩浇筑不完不准下班,有时加班到看不见人。为赶时间,天一亮就开始上班,领班们又请示来请示去的,李瑜李俭干脆直接睡在工地上。

    把工作放手交给四位大徒弟后,李正专心在家准备教材。

    七天后的正月十七下午,当李正神清气爽出现在工地上,尽管心里想象着人多力量大,但还是被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惊呆了。进度表上可不是这样的啊!

    浉河两岸每天都人山人海,那是十里八村来看热闹的的村民。这是一座七孔桥。桥宽中间三丈两端渐宽到三丈五尺,正桥长三十丈九十米,两头引桥各三十五丈。一共六个方石砌成的巨大桥墩。中间三个是三丈长一丈五宽的大站柱做桥墩,两边两个桥墩是三丈五长,一丈宽。七个桥孔两边都是四丈中间那空稍大五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