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21章 殡仪馆与养老院:生死之间

    无妄想时,

    心是一佛国;

    有妄想时,

    心是一地狱。

    众生造作妄想,

    以心生心,

    故常在地狱。

    圣人无其心,

    故胸臆空洞,

    与天同量。

    生亦何欢,

    死亦何哉?

    ——无题

    或许,人到中年,会开始思考关于生死的事情。

    前些天写个一篇小文,历数了一起走过的一些朋友——那些先行离去的同事同学或同龄人,算是一种纪念。不像鲁迅先生《纪念刘和珍君》,我的小文没有那么些革命意义,纯粹只是一种感情的流露。是一种怀念,一种缅怀而已。

    今天为什么又会聊到这么个沉重的话题呢?

    因为昨天参加了一个亲戚的葬礼。

    这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,驾鹤西去,完成了他的人生。

    他有三个儿子,一个女儿,如今都已成家立业,儿孙满堂,作为一个人完成了他的使命,走完了他的历程。

    在整个殡仪馆,有很多厅。每个厅里都在忙碌,这是一个死亡聚集地,也是一个人生的告别站。所以,在悲壮的哀乐声里,儿女们或打牌,或烤火,与音乐里的悲伤有些不相符。但中国人活到八九十岁,成了喜丧,这也无妨。活着时很欢乐,死了之后,依然欢乐,这不是坏事。欢乐的来,欢乐的去,这不是我们每个人所期待的吗?挺好的。

    吃完饭,我们来到了桃花仑一家敬老院。这里住着死者的老伴——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。

    这里的环境不错,几棵大树下一栋房子就是一家敬老院。

    听说,老爷子死之前和老太太就住在这里。

    儿女们大家都忙。而且,老太太病在榻上八年了。

    前日,老爷子无疾而终,在太阳即将升起时,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    天亮之后,服务人员打电话告诉老人家的儿女,才知道了老人离去的消息。

    现在的敬老院很安静,也可以说是很寂寥。

    我们一行人走进去,想喊醒老太太,看他还能不能记起我们这些熟悉而陌生的面孔。

    可是老人没有理我们。或者说,老人根本没有什么知觉。

    她的生命已在弥留之际。她对世界的留恋已撑不开她的眼皮。

    所以,我们虽然千呼万唤,她依然没有动静。

    能表达她依然活着的证据是她生命依然有些温度,还有些微的心跳。

    看着老人的样子,内心里突然有些落寞和悲怆。

    这,就是人的结果吗?

    我们待了半个多小时,没有服务人员过来询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