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41章 羞女山下,女红妈妈的花样年华

    人间四月天

    熬一壶良辰美景

    一杯敬朝露

    一杯敬夕阳

    一杯敬劳动

    一杯敬爱心

    早就听说老家桃江县修山镇八都村有一群因花结缘的妈妈,成立了修山镇“女红技艺扶贫车间”,绣出来的玫瑰和各种小工艺品,精美鲜活,供不应求,一直想去看看。

    趁着这次清明小假回乡扫墓,联系到了村里的妇联主席段小霞。小霞告诉记者,4月6日邀请了回乡扫墓的乡友一起座谈,邀记者届时一同前往。

    八都村地处偏远,是由以前的檀树界、洪山庙、八都三个村合并而成,这里与汉寿县接壤,山多地少,外出打工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,所以村里留守儿童多。2017年做幼师的段小霞被推选为村里妇联主席,同年底,又被推选为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。当选为妇联主席后,村里260多个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她最大的一块“心病”。如何让孩子的妈妈回到村子里,在家门口赚钱,从而根本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呢?八都村没有企业,资源也匮乏。一个偶然机会,段小霞通过省妇联接触到了毛线编织工艺品的女红技艺,她意识到这是一个好项目。

    经过学习,她掌握了编织方法技巧,2018年底,她牵头成立了八都村女红技艺扶贫车间,并举办了“精准扶贫女红技艺培训班”,首批近70名留守妇女、贫困妇女参加培训并顺利结业。大家编织出来的“玫瑰”精致漂亮,段小霞在朋友圈一推广,第一批产品销售一空。今年春节过后,益阳市委书记瞿海下乡调研,第一站就来到了八都村“女红技艺扶贫车间”进行考察与调研,对这个车间的成立和成长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。乡友们知道这个事情后,也十分支持,春节前夕,广东一位乡友参观“女红技艺扶贫车间”后,当即订购了朵“玫瑰”。这些“玫瑰”是用毛线勾花编织而成,经过姐妹们的巧手,一根根毛线变成了一支支栩栩如生的“玫瑰”,这一批货将为车间带来10多万元收入。

    6日上午,春光明媚,乡友齐聚。在“女红技艺扶贫车间”工作的刘青云告诉我们,编织一朵“玫瑰”,手工费2元,学会后,可以把原料带到家里编,每天忙完家务,空余时间能编30朵左右照顾家庭赚钱两不误。刘青云一直在外打工,4岁的孩子留给老人带,学会女红技艺后,过完春节她选择留在家里,一边照顾孩子,一边在家里编织“玫瑰”补贴家用。

    如今越来越多的妇女留在村里,加入女红技艺扶贫车间。目前,村里有300多名妇女从事这项技艺,吸纳贫困户近20人,中年妇女贺运梅因大病致贫,丧失劳动能力,在女红车间一个月就赚到1000多元。

    “今年要创立自己的品牌,开发出造型、包装更高端的女红产品,利用山里的竹资源制作竹花篮、花瓶、花桶等工艺品,利用电商、乡友拓宽销售渠道,把‘女红技艺扶贫车间’在全镇推广,吸纳更多的贫困户,增加姐妹们的收入。让村里的妇女通过这个女红技艺扶贫车间,获得她们的‘花样年华’。”段小霞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。